201804062009
【民眾新聞網綜合報導】 從這幾周來保母、教保員的虐待事件,到今(31)日又是兒虐案件躍上媒體頭版,讓人痛心。而根據衛福部統計106年前三季的兒童及青少年通報保護案件已有4萬4200件,等於不到10分鐘就有一人被通報,兒虐致死人數更高達15人,這些數據都顯示政府需要重視並保護我們的下一代。因此,立法委員王育敏與林為洲於今(31)日於兒童節前召開記者會,提出相關修法主張,從司法正義、托育環境、通報機制面向建構三大守護盾。 一、司法正義面-提高兒虐刑責,捍衛兒少司法正義: 近年來法院對於兒虐案件的判決,往往不符國人期待,恐是近年來兒虐事件頻傳的原因之一。立法院這個會期王育敏已提出「中華民國刑法第286條」的法律修正案,提高虐童的刑責至少六個月以上,在凌虐致死上更主張最高可處以死刑,避免造成「殺童不會判死」的僥倖心態依然存在。 二、托育環境面-托嬰中心加裝監視器,建置托育人員資料庫,建構安全的幼托環境: 針對近期接連爆發幼托機構的虐嬰案件,家長們憂心托育品質。由於托育人員對嬰幼兒施暴時,嬰幼兒毫無反抗能力。為建構安全的幼托環境,王育敏表示接下來將提出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」的法律修正案,要求托嬰中心需裝設監視攝影設備,讓托嬰中心環境無死角。 此外,目前家長仍無從得知托育人員、教保人員過往不適任的經歷,無法有效遏止相關事件的發生。為避免孩子處在不安全的環境中,王育敏也強調會針對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」及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」提出修正案,要求政府相關單位必須建置托育人員的資料庫,提供民眾查詢,並加強主管機關、機構或幼兒園的查證義務,強化托育人員品質。 三、通報機制面-增加社群軟體通報機制,簡化通報流程: 近10年兒虐案通報量雖然增加將近3倍,但是親友及鄰居、社會人士的通報量卻是逐年減少。偏偏重大兒虐案中,有9成都是學齡前兒童,是學校及教師無法察覺的死角。我將要求政府相關部會參考日本導入Line等社群軟體的通報管道,研議兒虐通報機制,簡化通報流程,更能強化社會安全網。 王育敏重申,2歲以下的小孩表達能力有限,更沒有反抗能力,孩童如果在幼時遭受虐待,可能留下心理陰影,對未來產生不可預期之影響與後果。她認為,目前政府為解決少子化危機,努力仍不夠,若無法提供一個健全的保護機制與安全的托育環境,無法讓家長放心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需要大家共同來守護,藉由相關法律的修正,可以杜絕虐童事件發生,建構讓孩子安全免憂慮的幼托環境。
構築幼童三護盾 孩子安全免憂慮
活潑熱情的美容師幫你護膚
留言列表